医疗美容请谨慎选择

2023-12-20 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网 阅读数:259637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颜值”潮流影响,医疗美容蔚然成风。在“变美”的强大市场需求下,部分商家或个人在利益驱动下漠视法律法规,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扰乱了市场秩序,对消费者的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很多一心“求美”的消费者对于什么是医疗美容,有哪些项目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却并不十分清楚,以至于盲目相信非医师行医的个人和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的生活美容机构,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普及医疗美容知识,助力爱美消费者识别医疗美容真面目,理性消费,对于当下市场情况来说尤为重要。

       2022年王女士在乳山市X美容店注射水光针去除面部皱纹,当天其面部发生过敏反应,红肿发痒,去医院治疗多日才好转,期间一直未能上班工作,与商家索赔未果,投诉到卫生健康部门,希望帮助处理解决。经查实,张XX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行医资质的情况下,在乳山市X美容店内擅自为王女士、胡女士等开展注射水光针、玻尿酸除皱医疗美容服务活动,被乳山市卫生健康局处以罚款13万的行政处罚。张XX拒不赔偿王女士的损失,工作人员建议王女士通过诉讼解决,王女士觉得打官司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最终无奈地放弃索赔。

       还有一起案例也值得深思,是一件发生在非美容机构内的违法医疗美容活动。孙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微信联系一名外地从事医疗美容的吴老师在某酒店客房内进行了割双眼皮手术,术后孙女士出现眼睛闭合不全的症状,便向吴老师索赔,并要求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修复,二人协商未成,吴老师立即删除孙女士的微信,并停用手机号码,无法联系。孙女士无奈到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因孙女士无法提供相关的维权证据,行政执法人员没有权力查询吴老师的相关个人信息,无法立案调查,吴女士只能自己承担美容失败的后果。

       上述案例都提醒我们,非法医疗美容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的行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尽量避免参与。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非法医疗美容的危害和风险,避免因为追求美丽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有什么不同,医疗美容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之处呢?

       生活美容是指根据消费者的脸型、皮肤特点和要求,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其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项目。

        开展生活美容服务项目的场所处取得含有相应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外,还应持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单纯美甲、美睫除外),经营项目一般为“美容店”。

       开展生活美容服务项目的人员应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考核合格,同时应持“健康合格证明”上岗服务。从业人员没有国家统一的技术职称标准,社会上所谓的各种美容师、形象设计师或保健按摩人员等分类均不是技术职称。

       而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医疗美容简称“医美”,其本质是医疗行为。

       “医疗美容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它本质上是医疗机构,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美容项目的技术难度、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程度等,制定了《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将医疗美容项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不同类别、级别的医疗美容手术只能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中开展。有些医疗美容机构虽然获取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却开展核准科目以外的医疗服务或备案以外的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超范围执业,违规操作。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医护人员,都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并经正规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合格。

       非法医美多数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生活美容院或未取得相关专业的《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未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并合格的人员,使用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技术方法开展割双眼皮、除皱、丰胸、脱毛、注射美容针等,其行为属于非法行医。由于未取得相关资质,且不具备开展医疗美容的技术和卫生条件,极易对消费者造成身体损害。

       同时,两者使用的产品也不同。生活美容通常采用化妆品为消费者服务,一般为“妆字号”产品。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的使用方式没有创伤性和侵入性,使用部位深入真皮层或者皮下的产品,均不是化妆品。

       医疗美容使用的产品,多属于药物、医疗器械,多为经国家注册的药准字、械准字产品,如水光针、肉毒素、玻尿酸、光学仪器等,医疗美容产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须在具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内,由医疗美容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操作。

       市场上医美消费规模比较大的两类项目,一个是手术类,也称为重整形。还有的是非手术类,也就是轻医美。手术类项目常见的如:割双眼皮、埋线双眼皮、鼻部矫正、胸部整形、吸脂瘦身等,非手术类项目常见的如光子嫩肤、激光点痣祛斑脱毛、热玛吉等光电类项目,还有如水光针、瘦脸针、除皱针等注射类项目。这些项目在国内的消费规模比较大,具有代表性。

       医疗美容是一项需要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开展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的医疗活动,由于相关的法律规范和行业规范仍然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些不法从业者和器械的出现,违规非法操作、器械设备质量问题或个体差异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医疗美容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和不良反应,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在生活中因缺少行业标准、消费者没有与服务提供者签订相应的服务合同等诸多问题,医美消费者在维权时常常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等多种问题。医美退费维权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消费者掌握一定的维权知识。在进行维权时,消费者需要搜集相关证据,比如医美服务协议、发票或收费凭证、病例记录、 手术协议、治疗效果图片、过程视频等,以证明自己的权益损害问题。消费者应选择合适的投诉途径,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维权。可以通过向医疗机构投诉、12345热线投诉、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投诉、110报警、通过媒体及网络平台进行曝光、司法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

       如果您需要医疗美容服务,建议您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签订完整的服务协议,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确保您的健康和安全。(供稿:乳山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 陈卫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