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蜱虫种类有了“基因身份证”

2020-09-01 来源:健康报 阅读数:312563

     (记者王潇雨 通讯员张振威 王静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曹务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合作,首次阐明了我国6大蜱虫种类的基因组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病原体分布特点。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据曹务春研究员介绍,蜱是一种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媒介,可携带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种类的病原体,传播40余种疾病。但由于缺少对蜱的认识,患蜱媒传染病经常被误认为得了“怪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困扰。我国共有两科9属130余种蜱虫,以往由于缺乏基因组数据支撑,蜱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研究一直难以深入开展。

  研究人员对覆盖我国27个省(市)6大蜱虫种类的678组样本进行了深度测序,首次阐明了我国6大广布蜱种的基因组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病原体分布特点,为深度研究蜱及蜱媒传染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源与重要理论依据。该研究还结合微生物组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已报道蜱媒传染病分布地域与蜱携带病原体丰度之间的关系,发现高丰度(如立克次体)和低丰度(如螺旋体)的病原体都可以经蜱传播在当地引发蜱媒传染病(如立克次体病与莱姆病),因此需要建立更敏感的检测方法监测低丰度的病原体,用于蜱媒病的防控。

  曹务春表示,该研究相当于首次为6大广布蜱种发放“基因身份证”,解决了蜱及蜱媒传染病防控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是首次为识别蜱携带的大量微生物与新发病原体提供了重要的微生物组数据,为重点物种、热点地域的蜱媒传染病风险识别与预警提供了重要基础。

分享到:
0